找到相关内容477篇,用时1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结戒十义

    。   2.令僧欢喜——令僧团中的每一个成员找到心灵的依处,获得新生,法喜充满。   3.令僧乐住——令僧团清净,大众身心安稳,乐于办道。   4.难调者调——借助团体的监督力量,清除每个人身上...

    明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3151051.html
  • 发菩提心之譬喻

    2.菩提心具足持戒波罗蜜多,所以像宝矿一样,能够出生一切珍宝,为一切功德之依处。  3.菩提心具足忍辱波罗蜜多,像大海一样(能容纳一切),又能使一切不需要的坏东西,下沉海底离诸扰乱。  4.菩提心具...

    海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45653977.html
  • 佛陀最后的教诲---四种依处

      如果与经律相对照,它们和经典相吻合,与戒律相一致,你就可以得出结论:这肯定是世尊所言,此比丘正确地理解了佛法。   此为第四引证。   这就是四大依处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64956134.html
  • 佛教十善与人生

    "的目的。此偈所称的"众善"归纳起来,就是本文说的十善。  《海龙王经》上说:"诸善法者,是诸善法者,是诸人天众生圆满根本依处,声闻独觉菩萨根本依处。无上正等菩提根本依处,何等各为根本依处,谓十善也"...

    继 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3158724.html
  • 南传《大般涅盘经》述略

    我导比丘众,比丘众依我。”(同上)“(比丘众)当以己为洲,以己为依处,不以他人为依处。当以法为洲,以法为依处,不依他为依处而住。”(同上)如果比丘众能这样修行,那么...

    陈士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4660689.html
  • 瑜伽师地论摄释分记(三)

    增长能感悦意生天之业,若命终己,随彼彼生,常闻悦意美妙音声一切境界无不适意。  此明庆喜得五胜利。  此上一大段,是重分别「分别三种事依处』中的第三悲憨他事  依处中的五法,尚有根本事依处和得方便事依处,下文自明。  补特伽罗,见陵本二十六卷第一页声闻地第二瑜伽处之一。郎依如是如上所说:若事若时,若补特伽罗故,诸佛世尊流布圣教,是故说彼名为依处。  此为依处义文之总结。  五、过患义  过患义者,以...

    默 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2567382.html
  • 法门寺今日如法举行盛大佛像装藏仪式

    将举行洒净、开光、浴佛、皈依、放生、超度等佛事活动   附:佛像装藏小常识   阿底峡尊者云:佛塔、佛像、寺殿等皆是佛陀加持所依处,故悉皆需装藏庄严。   建造佛像、佛塔、佛寺时,应以纯净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装脏|仪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4/10053374120.html
  • 净土信仰论之研究: 世亲、昙鸾与亲鸾之回向思想

    以“信”为四瑜伽之首,《瑜伽师地论》说:   云何瑜伽,谓四瑜伽。何等为四,一信,二欲,三精进,四方便。当知其信有二行相及二依处。二行相者,一信顺行相,二清净行相。二依处者,一观察诸法道理依处,二信解补特伽罗神力依处。注33  “信”在此为四瑜伽之首,信在阐释瑜伽行的道次第与理论根据的《瑜伽师地论》有其重要地位,及《瑜伽师地论》以瑜伽行来了解信,依此为不言而喻的事实。此处所论信的二种行相,“二...

    赖贤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1252273.html
  • 蔚为大观的行善修法动机[慈诚罗珠堪布]

    稳定的。只有反反复复地修炼,才会生起真实、稳固的菩提心。   只有依靠菩提心,才有希望走上大乘佛法的解脱道,这是真正的依处。无论是谁,都应该有一个依处。那么,我们应该把什么作为自己的依处呢?每个人都知道,以金钱、名誉和地位为依处是靠不住的。亲人、朋友、同事可以作为依处吗?亲眷好友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现世的生活问题,但是,在了脱生死的难题上,他们却无能为力。佛经里将此比喻为:两个不懂水性的人同时溺水,...

    慈诚罗珠堪布

    动机|发心|菩提心|善良|善心|行善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1/1601307691.html
  • 一个佛教徒的科学观——学诚法师在“科学视野中的佛教”研讨会上的发言

    受用之时究竟充满。又非圣财所生乐有怖畏、有怨对、有灾横、有烧恼,不能断后世大苦;有怖畏者,谓惧当生苦所依处故;有怨对者,谓斗讼、违诤所依处故;有灾横者,谓老、病、死所依处故;有烧恼者,谓由此乐性不真实,如疥癞病(如患疥时闷极生乐,似乐实苦,妄生乐想,世乐亦然;癞为虫钻,妄生乐觉,富贵亦尔),虚妄颠倒所依处故,愁叹、忧苦种种热恼所依处故;不能断后世大苦者,谓贪、瞋等本、随二惑所依处故。圣财所生乐无...

    学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03469249.html